宝宝起名这事儿吧,说大不大说小不小,但要是说到苏轼这种千古文豪怎么起的名儿,那可就有讲究了。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,聊聊这事儿到底藏着什么门道。
先得搞明白,“轼”这个字可不是随便抓阄抓来的。古代马车前头那个横木就叫“轼”,《左传》里还说“登轼而望之”呢。苏洵给儿子起这名儿,其实是憋着股教育意味——做人要像车轼那样,看着不起眼但缺它不行。
那时候起名可比现在麻烦多了,得讲究“五法六忌”:
现代起名 | 宋代起名 |
---|---|
讲究响亮好记 | 侧重道德教化 |
父母决定就行 | 需要宗族商议 |
这事儿得从《名二子说》这篇小作文说起。老苏在文章里写得明明白白:“轮辐盖轸,皆有职乎车,而轼独若无所为者”——意思是车轼看着没啥用,但没它还真不行。这老头儿精得很,早看出大儿子性格张扬,特意用名字压着他呢!
有朋友可能要问:那弟弟苏辙的“辙”又怎么说?哎您可问着了,车辙更绝——“天下之车莫不由辙,而言车之功者,辙不与焉”,这摆明了是让弟弟学着低调做人啊!
说实话,完全照搬宋代那套肯定要出乱子。现在派出所上户口可不管你什么字辈典故,但咱们能学的是这种“一名一故事”的用心:
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,名字说到底是个期许。就像苏轼后来虽然没完全活成父亲期待的样子,但“轼”这个字反倒成了他文学人格的绝妙隐喻——看似随意洒脱,实则不可或缺。
1、本站所有资源均为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而来,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。
2、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指出,核实侵权,本站将立即改正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