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宝取名愁坏新手爸妈?起名软件到底靠不靠谱!
眼看着预产期越来越近,小两口盯着B超单发呆。名字还没想好,家里的长辈天天在家族群发"五行缺金""生辰八字"的语音,闺蜜推荐的起名大师收费要3888...这时候突然刷到某宝9块9的起名软件广告,心动之余又犯嘀咕:这些软件真能取出好名字吗?
起名软件到底是什么鬼
打开应用商店搜"起名",跳出来几百个APP图标都长得差不多。点进去发现核心功能出奇一致:输入姓氏、选择性别、勾选五行属性,然后就像老虎机哗啦啦吐出一堆名字。有些高级点的会要生辰八字,但最后给出的"梓轩""沐宸"怎么看都像批量生产的网红名。
为什么这些软件能火起来?说到底还是抓住了当代父母的焦虑。既想避开"张伟""李娜"这种爆款名,又怕自己起的太非主流。更别说那些讲究生辰八字的家庭,软件里直接显示"三才五格评分"确实省事——虽然根本看不懂这个分数怎么算出来的。
哪里能找到靠谱的起名方案
深夜喂奶时偷偷刷手机的妈妈们,最容易掉进两个极端:要么被软件里"99.8分"的噱头忽悠,要么完全不信这些电子算命。其实可以试试组合拳:先用软件生成20个候选名,再拿着名单去翻《诗经》《楚辞》,最后让家里老人把关读音忌讳。
但有些朋友想要更专业的服务该怎么办呢?线下起名机构动辄几千块的收费确实肉疼,这时候不妨试试图书馆的姓名学典籍。虽然《康熙字典》查起来费劲,可那些被翻烂的书页里,藏着软件永远学不会的文化沉淀。
如果完全依赖软件会怎样
小编见过最夸张的案例,是某软件同时给三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宝宝生成"王俊凯""王源""易烊千玺"。这种撞名事故还算好的,更可怕的是某些软件为了显示"专业",硬给名字凑凶数笔画。曾有家长发现软件推荐的名字在方言里谐音"短命",差点没气晕过去。
详细的对比测评发现,市面上七成起名软件用的竟是同一个数据库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总看到一堆"梓""涵""睿"排列组合。更魔幻的是,某款宣称"AI智能起名"的APP,被程序员扒出代码里根本没有算法,全靠随机数生成器在硬撑。
最后说点实在的:软件可以当灵感来源,但别指望它包办文化传承。试着重现你第一次听到爱人名字时的心动感,那才是最好的起名标准。毕竟等孩子长大问"我的名字怎么来的",你总不能说"是手机摇骰子摇出来的"对吧?
1、本站所有资源均为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而来,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。
2、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指出,核实侵权,本站将立即改正删除。